telegeram中文版官网下载
关于“马谡用兵”是什么生肖的信息
众所周知,曹操出生于公元155年2月24 日,220年正月病逝于洛阳,终年六十六岁公元155年是乙未年,即羊年,曹操属羊马谡 是 190228字幼常,襄阳宜城 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马良之弟照这么推算,马谡属马。
属马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马良之弟1 ,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公元190年 农历庚午 东汉初平元年午马。
“马谡用兵,言过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马谡在军事指挥方面的才能被过分夸大了,实际上他并不具备与之相符的军事才能人物背景马谡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官员,也是诸葛亮的重要助手之一然而,在军事才能方面,他并没有表现出与诸葛亮或其他杰出将领相当的水平出处与含义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第。
马谡用兵,言过其实出自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刘先主遗诏托孤儿诸葛亮安居平五路先主以目遍视,只见马良之弟马谡在傍,先主令且退谡退出,先主谓孔明曰“丞相观马谡之才何如”孔明曰“此人亦当世之英才也”先主曰“不然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
该歇后语的下一句是,言过其实马谡用兵言过其实这句歇后语说的是马谡这个人对于打仗说起来很有一套,但实际战斗起来他根本不行,就是常说的纸上谈兵他曾受到诸葛亮的重用,为诸葛亮出谋划策,但在街亭之战中让人大失所望但是他的学识和治理能力也是很强的。
言过其实“马谡用兵言过其实”的意思是指,马谡在战争中虽然口才出众,但实际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其言语和表现过于夸大,不符合实际情况。
#160#160马谡用兵,言过其实 马谡领兵打仗,言论浮夸不符合实际形容人言语浮夸失实东汉末年,襄阳人马谡才气过人,喜欢谈论军事,很受丞相诸葛亮的器重刘备临终前曾告诫诸葛亮说“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不可重用”诸葛亮不以为然,几年后出兵攻打魏国时仍然任他为前锋结果,马谡刚愎自用。
用兵言过其实是马谡马谡是街亭之败的祸首,因此无论是在正史还是演义中,他“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形象均深入人心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荆州襄阳宜城今湖北襄阳市宜城南三公里人,侍中马良之弟,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马谡少时素有才名,初以荆州从事跟随刘备取蜀入川,曾任。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北伐兵出祁山,力排众议任命马谡为先锋,统领大军在前,与魏将张郃大战于街亭,马谡不遵诸葛亮将令,还不听部将王平之劝,举动失宜,舍城上山,最终被张郃截断汲水之道后打败,诸葛亮退军汉中马谡下狱后死亡一说按军法处死,诸葛亮亦为之流泪歇后语马谡用兵言过其实俗语诸葛亮挥。
马谡的失败使得诸葛亮觉得自己当时对马谡能力的估计是错的,马谡的能力言过其实他其实并没有所说的那样厉害就如当时刘备对他说的那样马谡的能力被人过于的夸大不能委以重任,当时诸葛亮并没听从刘备的话才导致后面出现的失败下面我们就看看马谡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到底会不会用兵,会不会指挥士兵。
历史上最有名的最恰当的是赵括 著名的成语“纸上谈兵”就是由此而得来 不过这个歇后语其实是出自三国的 楼上的回答“马谡用兵--言过其实”正解。
在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刘先主遗诏托孤儿”中,有一段关于马谡用兵的精彩描写马谡作为马良之弟,当时在场,却未能引起刘备的注意刘备用目光巡视一圈后,特意问及诸葛亮对马谡的看法诸葛亮对马谡评价甚高,称他是当世的英才然而,刘备却持有不同意见他认为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并提醒。
看出马谡的弱点,临死前对诸葛亮说马谡,不可重用诸葛亮没把这话放在心上,任命马谡为参军,常叫他讨论事情,参谋军机建兴三年,为了巩固蜀国后方,诸葛亮率蜀军征讨反蜀归吴的南中酋领雍闽马谡为他送行,一送就是几十里临别之时,诸葛亮问马谡还有什么忠告,马谡说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
今公方倾国北伐以事疆贼彼知官势内虚,其叛亦速若殄尽遗类以除后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仓卒也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诸葛亮纳其策,赦孟获以服南方,故终诸葛亮之世,南人不敢复反”这段记载说明马谡军事见识是非常高明的。
在人们心目中,马谡几乎成了“言过其实”“纸上谈兵”代名词,马谡是三国里颇有争议的人物,据史载“马谡自幼熟知兵法,才气过人”陈寿评价他“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 诸葛亮 深加器异”的确,马谡是个军事发烧友,爱看兵书,爱研究战术 诸葛亮 十分敬重他,行军打仗,二人常常促膝常。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